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
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

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

三、示修持方法(乙)

甲、示念佛方法 [乙、勸兼念觀音] 丙、明對治習氣
丁、論存心立品 戊、評修持各法 己、勉行人努力

乙 勸兼念觀音

◎ 觀世音菩薩,於往劫中,久已成佛,號正法明。但以慈悲心切,雖則安住常寂光土,而復垂形實報、方便、同居三土;雖則常現佛身,而復普現菩薩、緣覺、聲聞,及人天六道之身;雖則常侍彌陀,而復普於十方無盡法界,普現色身。所謂但有利益,無不興崇;應以何身得度者,即現何身而為說法。普陀山者,乃菩薩應迹之處,欲令衆生投誠有地,示迹此山;豈菩薩唯在普陀,不在他處乎?一月麗天,萬川影現,即小而一勺一滴水中,各各皆現全月。若水昏而動,則月影便不分明矣。衆生之心如水,若一心專念菩薩,菩薩即於念時,便令冥顯獲益。若心不志誠、不專一,則便難蒙救護矣。此義甚深,當看印光文鈔中,石印普陀山志序自知。名觀世音者,以菩薩因中由觀聞性而證圓通,果上由觀衆生稱名之音聲而施救護,故名為觀世音也。普門者,以菩薩道大無方,普隨一切衆生根性,令其就路還家,不獨立一門。如世病有千般,則藥有萬品。不執定一法,隨於彼之所迷,及彼之易悟處,而點示之。如六根、六塵、六識、七大,各各皆可獲證圓通。以故法法頭頭,皆為出生死成正覺之門,故名普門也。若菩薩唯在南海,則不足以為普矣。(正)復酈隱叟書

◎ 觀音大士,於無量劫,久成佛道;為度衆生,不離寂光,現菩薩身。又復普應羣機,垂形六道,以三十二應、十四無畏、四不思議無作妙力,尋聲救苦,度脫羣萌。應以何身得度者,即現何身而為說法。直同月印千江,春育萬卉。雖則了無計慮,而復毫不差殊。良由徹證唯心,圓彰自性。悲運同體,慈起無緣。即衆生之念以為心,盡法界之境以為量。是知無盡法界,無量衆生,咸在菩薩寂照心中。故得雲布慈門,波騰悲海,有感即赴,無願不從也。(正)南五臺觀音示迹記

◎ 須知菩薩無心,以衆生之心為心;菩薩無境,以衆生之境為境。故得有感即通,不謀而應。良由衆生心之本體,與菩薩之心息息相通;以故凡遇極大險難,舉念即獲感應。又菩薩現身,不專現有情身,即山河樹木、橋梁船筏、樓臺房舍、牆壁村落,亦隨機現。必使到絕地者,復登通衢;無躲避處,得大遮蔽。種種救護,難盡宣說。(續)歷朝觀音像序

◎ 吾人之心,與菩薩之心,同一體性。吾人由迷悖故,仗此心性,起惑造業,受諸苦惱。若知即此起貪瞋癡之心,即是菩薩圓證戒定慧之心,則起心動念,何一非菩薩顯神通、說妙法乎?(三)復卓智立書

◎ 念觀音名號,大則大應,小則小應,絕無不應之理。只管放開大膽對人說。彼不見感應者[感應之迹,有顯感顯應、冥感冥應、冥感顯應、顯感冥應。見正編石印普陀山志序],亦未嘗無感應也。(三)復蔡錫鼎書

◎ 良以菩薩之心,猶如虛空,無所不徧;但衆生在迷,不生信向。譬如虛空,以物障之,便成隔礙;若穿一小孔,即得一小孔之空;穿一大孔,即得一大孔之空;若完全撤去障礙之物,則與普含萬象之虛空,渾合無間矣。是以衆生小感則小應,大感則大應。(正)觀世音感應頌重刻木板序

◎ 若病苦至劇,不能忍受者,當於朝暮念佛回向外,專心致志,念南無觀世音菩薩。觀音現身塵剎,尋聲救苦。人當危急之際,若能持誦禮拜,無不隨感而應,即垂慈佑,令脫苦惱而獲安樂也。(正)復鄧伯誠書一

編者敬按:華嚴會上大士告善財云,我住此大悲行門,普現一切衆生之前。然則吾人一言一動,何時何地而不在大士慈悲身中?特歷劫昏迷,如生盲人,日對陽光而不自覺。猝遇危難,一切塵勞妄想,頓伏不起,惟求救之一念,如烈火迅發,如急流奔馳,不覺與大士立時相應,而巍巍神力,遂具足當前,受用無盡。以上云云,係許止淨居士於普門品後,闡揚大士救苦之靈感,最為形容盡致者。特擷要附志於此,用增信向。

◎ 滬戰時,閘北房舍,多成灰燼。獨余皈依弟子夏馨培之寓所,未曾波及。蓋當戰事劇烈時,彼全家同念觀世音聖號。且最奇異者,戰事起後第七日,渠一家人,始由十九路軍救出。及戰停歸家,室中諸物,一無所失。非菩薩之佑護,何能如此?渠供職新聞報館已數十年,夫妻均茹素,念佛甚虔。是知觀音菩薩,大慈大悲,遇有災難,一稱聖號,定蒙救護也。或曰:世人千萬,災難頻生。觀音菩薩,僅是一人,何能一時各隨其人而救護之耶?即能救護,亦不勝其勞矣。殊不知並非觀音處處去救,乃衆生心中之觀音救之耳。(三)息災法會法語

◎ 觀音聖號,乃現今之大恃怙,當勸一切人念。若修淨業者,念佛之外,兼念。未發心人,即令專念;以彼志在蒙大士覆被而消禍耳。待其信心已生,則便再以念佛為主,念觀音為助。然念觀音,求生西方,亦可如願耳。(三)復周伯遒書

◎ 念佛念觀音,均能消災免難。平時宜多念佛,少念觀音。遇患難,宜專念觀音;以觀音悲心甚切,與此方衆生宿緣深故。不可見作此說,便謂佛之慈悲,不及觀音。須知觀音乃代佛垂慈救苦者,即釋迦佛在世時,亦嘗令苦難衆生念觀音,况吾輩凡夫乎?(三)復寧德晉書

◎ 阿彌陀佛四十八願,豈有不救苦戹之事?觀音菩薩隨機示導,豈有不接引生西之理?生西當以信願為本。若遇危險念觀音,有信願,命終決定生西方。或只專一念彌陀,有苦戹,亦必解脫。(三)復如岑法師代友人問書

◎ 救災,當以盡人能念者為有大益。若摩利支天呪,所印雖多,亦難於大劫臨頭時用。宜取消,令人念觀音聖號,雖三歲孩童也能念。且勿謂支天呪之利益大,念觀音之利益小;縱此咒即觀音示現,亦當以念觀音為事。汝信心雖好,不知一法普攝一切法之至理,及不知要緊之時,愈約愈妙。儒教亦云:博學而詳說之,將以反說約也。汝若知此義,當以光言為至論。(三)復邊慧通書


👉 菁華錄 第69頁

印光法師文鈔菁華錄
[51-009] 三、示修持方法(乙)

字詞簡釋 (僅列部分字義、其他字義請另查詢字辭典、電腦自動產生、僅供參考)

【修持】 修行。
【十方】 佛教用語。佛教以東、西、南、北、東南、西南、東北、西北、上、下為十方。泛指各處、各界。
【色身】 指肉體。[佛教用語]
【迹】 同「跡」。
【令】 ①使、讓。[動詞] ②敬辭。用以尊稱他人的親屬或有關係的人。[形容詞]③...
【鈔】 ①[名詞]文學作品等經過選錄而編成的書。②[動詞]謄寫。③...
【無方】 ①無定例、無定規。②無定類、無一定的方向。③無限、無極。④不得法。
【七大】 即色心萬法之體性,可大別為地大、水大、火大、風大、空大、見大、識大七種。又作七大性。... (佛光大辭典)
【咸】 都、皆、全。[副詞][注音ㄒㄧㄢˊ]
【舍】 ①房屋、住宅。[注音ㄕㄜˋ]②放棄、放下。通「捨」。[注音ㄕㄜˇ]③...
【徧】 「遍」的異體字。
【回向】 迴向,又作回向、轉向、施向。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,迴轉給眾生,並使自己趨入菩提涅槃。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,為亡者追悼,以期亡者安穩。諸經論有關迴向之說甚多。(佛光大辭典)
【南無】 皈依頂禮.恭敬.度我。([31-158])。南無、亦有作曩摩者,經中通作南無。([42-021])([音納莫][21-003])
【然】 ①對、正確。②如此。③但是、可是。雖。④然後。⑤形容詞或副詞詞尾。⑥用於句末,表肯定、斷定的語氣。⑦表示比擬的語助詞。⑧唯,表應答。⑨姓。
【然】 ①燒。燃的本字。②贊同。[動詞]
【生盲】 指生而即盲。謂天生眼瞎。
【渠】 ①人工挖掘的水道。②他,指第三人稱。③... [注音ㄑㄩˊ]
【恃怙】 恃怙是母親、父親的代稱。比喻父母。[出自《詩.小雅.蓼莪》][注音ㄕˋ ㄏㄨˋ]
【淨業】 佛教稱使往生西方淨土的修行。(修持淨業:謂改過遷善及念佛、即生即願往生西方。)
【况】 同「況」。
【呪】 同「咒」。
【愈】 ①[副詞]更加、越發。②[動詞]病情好轉、病好了[痊愈/病愈]。③勝過、高明。④姓。
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