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
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

印光法師嘉言錄 續編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

丙、釋劫運之由

丙 釋劫運之由

● 一切衆生,皆有佛性,皆當作佛,以故佛視一切衆生皆是佛。愍其背覺合塵,輪迴六道,經塵點劫,莫由出離。於是隨機施教,對證發藥,種種方便,為之化導。以冀彼背塵合覺,返妄歸真,消除本無之惑業,圓證本有之佛性而後已。衆生視佛皆是衆生,以故聞佛之言,見佛之行,不即信受,謂為幻妄不實,蠱惑愚俗者有之。謂為棄倫理,害正道者有之。謂為愈近理,大亂真者有之。然佛固不以此而棄捨也。只可待時節因緣成熟,以行度脫耳。多有始以不知而妄闢,繼以深知而力修,後以真修而悟證。由是了生脫死,超凡入聖,廣垂言教啟牖後人。以其了知佛之立法,圓該世出世間一切善法。不獨不悖世法,而復大有益於世法。論修持,則毫善弗遺,而一心無住。譚諦理,則一塵不立,而萬德圓彰。以故具超格之知見,有特別之志向者,無不歸心而崇奉之,以期其己立立人,自利利他焉。亦有剽竊佛經要義,以宏儒宗,反加以極酷烈之闢駁,以關閉天下後世之人不入佛法。其本意,不過以門牆見重,恐其不加關閉,則群趨於佛,儒門因之冷落。不知真上根人,決不受關。而中下之士,由彼破斥因果報應,生死輪迴,謂為佛以此為誘惑愚俗之據。凡佛令人改過遷善,以及了生脫死等法,彼則斥為自私自利。以有所為而為善即是惡,必期於無所為而為善,大悖聖賢克己寡過,下學上達之旨,及易書趨吉避凶,惠吉逆凶之道。徒以盡誼盡分,誠意正心,為淑世善俗之術。於所令人不得不盡誼盡分,誠意正心之根本,完全廢棄。以聖人分上之事,責凡夫以實行。故致善無以勸,惡無以懲。及至歐風東漸,則廢經廢倫之種種惡劇,通皆演出。其禍根,正在破斥因果報應,生死輪迴。及有所為而為善即是惡,與自利利他,了生脫死,斥之為自私自利之偷心之所致也。([序]六六)

● 諺云:天下本太平,唯人自擾之。智者以智擾,愚者以欲擾。欲擾之禍雖烈,人猶得而知之。智擾,則非具超方知見者,不得而知。既不知為擾,則反以為德,此吾國開自有天地以來之大亂之所由來也。學說誤人,深可畏懼。([書]一0五)

● 昨接手書,知川中土匪之慘,不禁令人浩歎。吾常曰:因果者,聖人治天下,佛度衆生之大權也。自宋程、朱、由讀佛大乘經,親近禪宗善知識,略知全事即理,一切唯心之義,遂強作主宰,執理廢事,以顯自己見識超邁,深恐後人得其所得。因昧心闢佛,謂佛所說之三世因果,六道輪迴,乃為騙愚夫婦奉彼教之根據,實無其事。人既死矣,形既朽滅,神亦飄散,縱有剉斫舂磨,將何所施。又神已散矣,令誰託生。自此以後,凡儒者智識高者,皆偷看佛經,皆極力闢佛。智識低者,便隨人起倒,從生至死,不蒙佛法之益,從生至死,常造謗佛之業。程、朱之學說一行,儒者奉之為金科玉律。程、朱、違悖先聖[儒教聖人],舉世無肯言者。後儒違悖程、朱,則不能立於天地之間。以故儒者,不敢說因果輪迴,說則受人攻擊。又欲後來或有樹立,企其入鄉賢祠、文廟,若一說因果輪迴,則兩俱絕望。從此將治國平天下之根本,完全取消,徙恃正心誠意以為治。須知有因果輪迴,不能正心誠意者,亦當勉力而為。無因果輪迴,而正心誠意者,唯大賢能之。餘則誰以無所畏懼,無所希冀,而孜孜於正心誠意乎。程、朱、乃提倡正心誠意者,得佛法之妙義,以顯己智,反極力闢佛。是於無關緊要處正誠,於大關緊要處,完全了無一亳正誠。以此成己之名,而貽害於天下後世。近來災禍頻仍,民不聊生,皆宋儒學說之毒暴發也,汝知之乎。([書]一一七)

● 韓歐之毒小,程朱之毒大。由程朱以後之理學,無不偷看佛經,無不力闢佛法,以致成此大亂,皆由此諸先生,門戶之見致之也。([書]二一四)

● 世出世間聖人,以因果之事理,平治天下,度脫衆生。今人多不以此為是,另行新法,以致專務競爭侵奪,以期大我勢力,廣我疆土,互相殘殺,了無底止。人禍既烈,天災又臨,國運危岌,民不聊生,皆由不以因果報應為是之所致也。此之禍根,盤結已久,現已逐漸爆發,豈一二人宣傳,所能挽回。([書]一三四)

● 世亂極矣,不堪言說。推究其由,其近因由百十年來,一切讀書居官之人,只知習舉業,求功名,不知提倡因果報應,及家庭教育。若論遠因,實由程、朱、破斥因果報應,及生死輪迴之所致也。以素未受家庭之善教,并不知人之所以為人,又習聞一死即滅,了無前生後世。一遇歐風所吹,覺此廢孝廢倫不恥,為自在無礙,遂一致進行。其根本誤人,不能不歸罪於理學諸子也。光之此語,乃的確之極,平允之至,非妄說也。為今之計,當認真提倡因果報應,生死輪迴,及家庭教育。而家庭教育,尤須注重因果報應。此二法互相維持,方能令後之子弟,不致悉數入彼獸域。否則,縱有教育,亦難制彼不隨邪轉也。([書]二0七)

● 至如韓、歐、闢佛,但據儒教倫常近迹,及禮樂刑政為論。絕無引及佛經之文,固知所闢,皆是未見顏色之瞽論。韓、由晤大顛禪師,歐、由晤明教大師,方稍知佛,特不能如張、鍾、之宏揚耳。而宋之周、程、張、朱,為接孔孟心傳之人,其原皆由學佛而得。周茂叔,極為淳篤,絕無一字闢佛。二程、張、朱,則陰奉陽違,取佛經之奧義,以釋儒經。恐人謂己之所說係出佛經,遂極力闢佛所說之三世因果,六道輪迴之實事實理,謂為虛構,以作騙愚夫愚婦奉教之據,實無其事。由此以後,凡儒者,皆不敢說因果,恐人攻擊以為異端。凡理學,皆偷看佛經以自雄,皆力闢佛法以自固。以致愈趨愈下,遂至演出災禍頻仍,民不聊生之慘劇。([序]四八)

● 聖人垂衣拱手而治天下,其要只是無欲,無欲則無戰。有欲則長戰,直至自他同歸於盡,方肯死心。否則,必欲人亡而我獨存,決不肯念戰爭之慘而暫息也。([書]一0七)

● 現今世道人心,陷溺已極,總因不講盡誼盡分之道,福善禍淫之理。至於六道輪迴之事,念佛往生之法,更無從得聞。以心不注重於道德仁義,因果報應,縱聞亦不生信。以是之故,釀成大劫,天災人禍,頻頻降作,殺機彌漫,民不聊生。([雜著]二四八)

● 文鈔,尤為初發心者,不可不讀之書。以其言淺近詳悉,又多有發揮居塵學道,即俗修真之事理。由學佛,而以至誠、正、修、齊、治、平之根木,皆可得其把握。佛法實積極博愛,不知者,反以為消極,自私自利。以佛究竟度人出苦之法,謂為蠱惑愚俗。以故漸漸積習至今,發為廢經廢倫等,不忍聞見之惡劇。使人人知因果報應,知死後而神識不滅,隨罪福以升沈,何至有此種現象乎哉。([書]四一)

● 因果者,世出世間聖人,平治天下,度脫衆生之大權也。孔子之贊周易也,最初即曰:積善之家,必有餘慶,積不善之家,必有餘殃。箕子之陳洪範也,末後方曰:嚮用五福,威用六極。五福、六極,乃前生現世因果之義,世儒不知因果,通歸於王政。然則性情之凶暴,壽命之短促,與身之疾病,心之憂患,境遇之貧窮,面貌之醜惡,身體之孱弱,皆王政所為乎。其誣王政,而悖聖人之心法也,大矣。聖人修己治人之道,以明明德為本。明明德之初步工夫,即是格物。物,即貪、瞋、癡、慢之人欲也,格而去之,則本有良知,自然顯現。良知顯現,則不能不意誠、心正、而身修矣。學者由此源頭而學,方為實學。中下之人,不能去人欲以誠意、正心、修身,即以三世因果,六道輪迴之實理實事,與之講說。必致勉力為善,加意去惡。以顏子之四勿,曾子之三省,為居心、動念、行事之寶鑑。自可漸至人欲淨盡,克明明德之地位矣。後儒忌說因果輪迴,已失督促人不得不誠意、正心、修身之權。又特唱高調,以自鳴其造詣之高,謂有所為而為善即是惡。人死之後,形既朽滅,神亦飄散,縱有剉斫舂磨,將何所施。三世因果,六道輪迴,乃佛騙愚夫婦信奉其教之誑語。由此說故,善無以勸,惡無以懲。縱有治世之法,皆屬皮毛,了無根本。故致歐風東漸,舉中國聖人所立之法而悉棄之,以學泰西之新文化。而變本加厲,廢經廢倫,廢孝免恥,爭城爭地,互相殘殺之惡劇,悉皆演出,則人道或幾乎息矣。([序]九四)

● 觀世音菩薩,誓願宏深,慈悲廣大,以故分身塵剎,隨類逐形,尋聲救苦,度脫衆生。而於娑婆世界,更為愍念周摯,拯救無遺也。而況近年以來,人民日日在患難中,雖欲逃避,直無可逃之地,亦無可逃之法。以近來世道人心,壞至其極。雖父母生育之大恩,尚公然提倡廢孝,與殺父殺母,為大義滅親者。民生斯世,可不哀哉。由是凡有正知見者,莫不研究佛學,修持淨業,以求出離此五濁惡世,速得上預於蓮池海會,庶可永離衆苦,但受諸樂矣。而觀世音菩薩,於斯時世,特為興無緣大慈,運同體大悲,於種種苦難中,垂念護佑。稱其洪名,而得逢凶化吉,遇難成祥者,何可勝數。([序]二九)

● 地藏菩薩,誓願宏深。雖則久已證窮法性,而復不住寂光,不證佛果。以大慈悲,徧周塵剎,隨類現身,度脫有情。而復常居幽冥,救拔地獄極苦衆生。以菩薩往昔曾發大願,衆生度盡,方證菩提,地獄未空,誓不成佛。良以衆生心性,與佛無二,由迷昧故,於真常中,妄生迷惑,起貪、瞋、癡,造殺、盜、婬,以致輪迴六道,了無出期。生人天時少,墮三途時多。菩薩特垂慈愍,多方救濟。翼彼返妄歸真,祛迷得悟,以復其本具之真如佛性而後已。譬如無價摩尼寶珠,墮於圊廁,愚人視同糞穢,不加愛惜。智者知是無價寶珠,從廁取出,拭除糞穢,香湯洗滌,懸之高幢,則光照天地,普雨衆寶。衆生心性,亦復如是。雖復迷昧造業,墮落惡道。而本具之真如佛性,仍復湛寂常恆,不生不滅,了無遷變損失之相。是故菩薩任何業重罪深之人,終無一念棄捨之心。而於最苦衆生,偏垂憐愍,急欲度脫也。([序]三0)

● 息慮亡緣,一心禮誦,求三寶冥垂加被,俾各國有權力者,息滅惡念,發起慈心。如其有感,則其利大矣。如不能見感於各國,然亦冥與各國人結有法緣,其益亦非淺淺。([書]一三五)


👉 嘉言錄續編 第167頁

印光法師嘉言錄續編
[42-018] 丙、釋劫運之由

字詞簡釋 (僅列部分字義、其他字義請另查詢字辭典、電腦自動產生、僅供參考)

【愍】 [動詞]恤、哀憐。[注音ㄇㄧㄣˇ]
【愈】 ①[副詞]更加、越發。②[動詞]病情好轉、病好了[痊愈/病愈]。③勝過、高明。④姓。
【然】 ①對、正確。②如此。③但是、可是。雖。④然後。⑤形容詞或副詞詞尾。⑥用於句末,表肯定、斷定的語氣。⑦表示比擬的語助詞。⑧唯,表應答。⑨姓。
【然】 ①燒。燃的本字。②贊同。[動詞]
【修持】 修行。
【竊】 ①私下。用來謙指自己見解的不確定。②偷偷的。③盜取、偷。
【恐】 ①[副詞]大概、或者。表疑慮不定的語氣。②[動詞]害怕、畏懼。③[動詞]威脅、使害怕。
【令】 ①使、讓。[動詞] ②敬辭。用以尊稱他人的親屬或有關係的人。[形容詞]③...
【克己】 克制私欲,嚴格要求自己。
【寡過】 省身克己,使過失日少。
【誼】 ①應有的道理或原則。通「義」。②交情。③...
【淑世】 改善社會。
【偷心】 禪林用語。原指偷盜之心;於禪林中轉指向外分別之心。係對動念之貶責。(佛光大辭典)
【并】 ①[副詞]一齊。通「並」。②[連接詞]而且。通「並」。③[動詞]合。通「併」。④... [注音ㄅㄧㄥˋ]
【倫常】 人與人相處的常道。
【迹】 同「跡」。
【瞽論】 不明事理的言論。[瞽:注音ㄍㄨˇ]
【瞽】 ①瞎眼的人。②沒有見識、無觀察力的人。[注音ㄍㄨˇ]
【鈔】 ①[名詞]文學作品等經過選錄而編成的書。②[動詞]謄寫。③...
【修身】 涵養德性,以淑善其身。
【四勿】 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,非禮勿動。[出自《論語∙顏淵》]
【誑】 說謊、欺騙。[注音ㄎㄨㄤˊ]
【娑婆】 指釋迦牟尼佛所教化的世界,也就是我們這個世界。
【修持淨業】 謂改過遷善及念佛、即生即願往生西方。(文鈔 [11-019])
【淨業】 佛教稱使往生西方淨土的修行。(修持淨業:謂改過遷善及念佛、即生即願往生西方。)
【庶】 ①[副詞]相近、差不多。②[名詞]古代平民稱為「庶」。③[形容詞]眾多。④[形容詞]旁支的、旁系的。[注音ㄕㄨˋ]
【護佑】 護衛保佑。(亦作"護祐")
【徧】 「遍」的異體字。
【圊廁】 廁所。
【加被】 指諸佛如來以慈悲心加護眾生。
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