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
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

印光法師文鈔 增廣正編 卷二 (正編上冊)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

竭誠方獲實益論

竭誠方獲實益論

諺云.下人不深.不得其真。此言雖小.可以喻大。夫世間大而經術文章.小而一才一藝。若欲妙義入神.傳薪得髓.藝超儕伍.名傳古今。而不專心致志.竭誠盡敬.其可得乎。故管子曰.思之思之.又重思之。思之不得.鬼神其將通之。非鬼神之與通.乃精誠之極也。漢魏昭.見郭林宗。以為經師易遇.人師難逢。因受業.供給洒掃。林宗嘗有疾.命昭作粥。粥成進之.林宗大呵曰.為長者作粥.不加意敬事.使不可食。昭更為粥復進.又呵之者三.昭容色不變。林宗曰.吾始見子之面.今而後知子之心矣。宋楊時.游酢.師事伊川。一日請益時久.伊川忽瞑目假寐.二子侍立不敢去。良久.伊川忽覺曰.賢輩尚在此乎。歸休矣。乃退.門外雪深尺餘矣。張九成.十四歲游郡庠.終日閉戶.無事不越其限。比舍生隙穴視之.見其斂膝危坐.對詩書若對神明.乃相驚服而師尊之。此四子者.所學乃世間明德新民.修齊治平之法。其尊師重道.尚如此之誠。故得學成德立.致生前沒後.令人景仰之不已。至于弈秋之誨弈也。唯專心致志者勝。痀僂之承蜩也.以用志不分而得。由是觀之.學無大小.皆當以誠敬為主。而况如來于往昔劫中.欲令眾生.同成覺道。以無緣種.莫由得度。因茲普現色身.垂形六道。種種方便.隨機利物。千門具啟.一道同歸。善根未種未熟未脫者.令其即種即熟即脫。應以何身得度者.即現何身而為說法。雲布慈門.波騰行海。六度齊修.四攝普益。其布施也.內外俱捨。所謂國城妻子.頭目髓腦.身肉手足.歡喜施與。故法華云.觀三千大千世界.乃至無有如芥子許.不是菩薩捨身命處。夫如來為眾生故.經歷三大阿僧祇劫.廣行六度.普結緣種。待其機熟時至.然後示成正覺。宏開法會.普應羣機。上根則顯示實相.令其誕登道岸。中下則曲垂接引.令其漸次熏陶。顯密權實.偏圓頓漸。隨機而施.相宜而用。乘雖有三.道本無二。為實施權.權是實家之權。開權顯實.實是權家之實。俯順羣機.循循善誘。必令機理雙契.方得解行俱圓。學者雖則專主大乘.亦不可輕蔑棄捨小乘。以小乘原為進入大乘而設。乃如來之度生妙用.實下根之出苦宏猷。故四十二章經云.學佛道者.佛所言說.皆應信順。譬如食蜜.中邊皆甜.吾經亦爾。大海雖有淺深.水味原無二致。凡屬佛經.固應一體尊重。如輪王命令.事雖種種不同.其為王勅則一也。而圓人受法.無法不圓。治世語言.資生業等.皆順正法。况如來金口所說之生滅無生四諦十二因緣等法乎哉。及如來一期事畢.示現滅度。迦葉阿難等諸大弟子.結集法藏.徧界流通。一千年後.教傳此土。兩土高僧.東西往還.譯布佛經.不惜軀命。讀法顯.曇無竭.玄奘等傳.其道路險阻.非常艱辛。不覺哽噎涕泣.莫之能已。經云.人身難得.佛法難聞。若非宿有因緣.佛經名字.尚不能聞。况得受持讀誦.修因證果者乎。然如來所說.實依眾生即心本具之理。于心性外.了無一法可得。但以眾生在迷.不能了知。于真如實相之中.幻生妄想執著。由茲起貪瞋癡.造殺盜淫。迷智慧以成煩惱.即常住而為生滅。經塵點劫.莫之能反。幸遇如來所說大乘顯密諸經.方知衣珠固在.佛性仍存。即彼客作賤人.原是長者真子。人天六道.不是自己住處。實報寂光.乃為本有家鄉。回思從無始來.未聞佛說。雖則具此心性.無端枉受輪迴。真堪痛哭流涕.聲震大千。心片片裂.腸寸寸斷矣。此恩此德.過彼天地父母.奚啻百千萬倍。縱粉身碎骨.曷能報答。唯有依教修行.自行化他。方可少舒春草仰暉.夏葵向日之微忱而已。然今之緇素.翻閱佛經.毫無誠敬。種種褻慢.難以枚舉。而習行既久.彼此相安。其褻慢之迹.不忍備言。視如來之法言.同破壞之故紙。且勿謂不知旨趣者.了無所益。即深知實義者.亦只是口頭三昧.面門輝光。如飢說食.如貧數寶。雖有研究之功.絕無實證之益。况褻慢之罪.奚啻彌天。而受苦之期.豈止窮劫。雖是善因.反招惡果。縱為將來得度之因.難免多劫備受其苦。用是心懷慘傷.敢陳芻蕘。企依佛教以奉行.庶唯得益而無損。金剛經云.若是經典所在之處.即為有佛。若尊重弟子。又云.在在處處.若有此經.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。當知此處.即為是塔。皆應恭敬作禮圍繞.以諸華香而散其處。何以令其如此。以一切諸佛.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.皆從此經出故。而諸大乘經處處教人恭敬經典.不一而足。良以諸大乘經.乃諸佛之母.菩薩之師。三世如來之法身舍利.九界眾生之出苦慈航。雖高證佛果.尚須敬法。類報本追遠.不忘大恩。故涅槃經云.法是佛母.佛從法生。三世如來.皆供養法。况博地凡夫.通身業力.如重囚之久羈牢獄.莫由得出。何幸承宿世之善根.得睹佛經。如囚遇赦書.慶幸無極。固將依之以長揖三界.永出生死牢獄。親證三身.直達涅槃家鄉。無邊利益.從聞經得。豈可任狂妄之知見.不存敬畏。同俗儒之讀誦.輒行褻黷。既讀佛經.何不依佛經所說恭敬尊重。既褻佛法.豈能得佛法所有真實利益。倘能暫息狂見.清夜自思。當必心神驚悸.涕淚滂沱。悲昔日之無知.誓畢生以竭誠。從茲心意肅恭.身口清淨。永絕粗鄙之惡態.恆依經論之聖謨。果能如是.庶可于佛法大海中.隨分隨力.各獲實益。如修羅香象.及與蚊蝱.飲于大海.咸得充飽。又如一雨普潤.卉木同榮。如是.則自己受持之功.方不枉用。而如來說經.諸祖宏法之心.亦可以稍得舒暢而慰悅矣。今將古德恭敬經典之事迹利益.略錄數條。企欲真修實踐者.有所取法焉。

齊僧德圓.不知氏族.天水人。常以華嚴為業。讀誦受持.妙統宗極。遂修一淨園.樹諸穀楮。并種以香草.雜以鮮花。每一入園.必加洗濯.身著淨衣。溉以香水.楮生三載.香氣氛馥。別造淨屋.香泥壁地。結壇淨器。浴具新衣。匠人齋戒.易服出入.必盥漱熏香。剝楮取皮.浸以沈水。護淨造紙.畢歲方成。別築淨基.更造新室。乃至柱梁椽瓦.並濯以香湯.每事嚴潔。堂中別施方柏牙座.周布香花。上懸寶蓋.垂諸玲佩.雜以旒蘇。白檀紫沈.以為經案.并充筆管。書生日受齋戒.香湯三浴。華冠淨服.狀類天人。將入經室.必夾路焚香.唄先引之。圓亦形服嚴淨.執鑪恭導。散花供養.方乃書寫。圓胡跪運想.注目傾心。纔寫數行.每字皆放光明.照於一院.舉眾同見.莫不悲感.久之方歇。復有神人執戟.現形警衞。圓與書生同見.餘人則不睹焉。又有青衣梵童.無何而至。手執天華.忽申供養。前後靈感.雜沓相仍。迄經二載.書寫方畢。盛以香函.置諸寶帳.安彼淨堂.每伸頂謁。後因轉讀.函發異光。至於嚴潔.敬絕今古。此經遞授.于今五代。有清淨轉讀者.時亦靈應昭然。其經今在西太原寺賢首法師處.守護供養。

[註]此與下二條.皆係晉譯六十卷華嚴經也。穀.音谷.從木.不從禾.楮之別種。德圓種楮.造紙寫經。入此楮園.尚須洗濯.著淨衣服。其平日禮佛誦經.誠敬淨潔.蓋可知矣。今人登大雄殿.尚無彼入楮園之虔潔.良可慨歎。浴具新衣者.浴.即浴室.新字宜作觸.謂浴室中具有登廁之衣。匠人齋戒.易服出入者.所用匠人.皆須持五戒.日受八關齋法。凡欲登廁.先至浴室.脫去常服.著登廁衣。及出.先洗淨.次洗浴.方著常服。旒蘇.即鬚子。乃聚眾絲線.于頭上綰一結子.下則散分者。唄.唱讚也。五代.即齊梁陳隋唐.此傳係唐人所作.故曰于今五代。德圓之誠.超越古今。故其靈感.雜沓相仍。今人雖無此財力.於力所能為者.可不竭誠盡敬以期三寶垂慈.冥顯加被乎。倘惟事形迹.了無誠敬。則無邊法力.莫由感通。謂為佛法不靈.其可乎哉。此依華嚴懸談及會玄記二書錄出。

唐定州中山僧修德者.不知氏族。苦節成性.守道山林。以華嚴起信.安心結業。于永徽四年.發心抄寫。故別為淨院.植楮樹.兼種香花.灌以香水。凡歷三年.潔淨造紙。復別築淨臺.于上起屋。召善書人溈州王恭.別院齋戒.洗浴淨衣.焚香布花.懸諸幡蓋.禮經懺悔.方陞座焉。下筆含香.舉筆吐氣.每日恆然。德日入靜室運想。每寫一卷.施縑十疋.一部總六百縑。恭乃罄竭志誠.并皆不受。才寫經畢.俄即遷化。德以經成.設齋慶之。大眾集已.德於佛前.燒香散花.發宏誓願。方開經藏.放大光明.周七十餘里.照定州城。城中士女.普皆同見。中山齋眾.投身宛轉.悲哽懺悔。

[註]此與上事迹大同.可見古人於三寶分上.多皆竭誠盡敬。絕不似今人之怠忽褻慢.有名無實也。舉筆吐氣者.或欲咳嗽.或欲呵欠.即停筆少頃.面向旁邊.令氣出之.不敢以口氣熏經故也。才寫經畢.俄即遷化者.以專心寫經.不求名利.志誠之極.致令業盡情空.了生脫死。高登上品寶蓮.親證不退轉地矣。觀此.可見佛法不孤負人.而今之緇素.多多皆是孤負佛法耳。奈何奈何。此一條出會玄記。

唐僧法誠.姓樊氏.雍州萬年縣人。幼年出家.以誦華嚴為業。因遇慧超禪師.隱居藍谷高山。遂屏囂煩.披誠請益。後於寺南嶺.造華嚴堂.澡潔中外。莊嚴既畢.乃圖畫七處九會之像。又竭其精志.書寫受持。宏文學士張靜者.時號筆工.罕有加勝。乃請至山舍.令受齋戒.潔淨自修。口含香汁.身被新服。然靜長途寫經.紙直五十。誠料其見.才寫兩紙.酬直五百。靜利其貨.竭力寫之。終部已來.誠恆每日燒香供養.在其案前。點畫之間.心緣目睹.略無遺漏。故其剋心鑽注.時感異鳥.形色希世。飛入堂中.徘徊鼓舞。下至經案.復上香鑪。攝靜住觀.自然馴狎.久之翔逝。明年經了.將事興慶.鳥又飛來.如前馴擾.嗚唳哀亮。貞觀初年.造畫千佛.鳥又飛來.登止匠背。後營齋供.慶諸經像。日次中時.怪其不至。誠顧山岑曰.烏既不至.吾誠無感也。將不嫌諸穢行.致有此徵。言已.歘然飛來.旋還鳴囀。入香水中.奮迅而浴.中後更逝。前後如此者.非復可述。靜素善翰墨.鄉曲所推。山路巖崖.勒諸經偈.皆其筆也。手寫法華.正當露地。因事他行.未營收舉。屬洪雨滂注.溝澗波飛。走往看之.合案並乾.餘便流潦。嘗卻偃橫松.遂落懸溜。未至下澗.不覺已登高岸。不損一毛。

[註]法誠張靜.各竭誠敬。故其感應.俱難思議。出華嚴懸談.及會玄記.并續高僧傳。

唐僧曇韻.定州人。行年七十.隋末喪亂.隱於離石北千山。常誦法華經。欲寫其經.無人同志。如此積年。忽有書生.無何而至。云所欲潔淨.並能行之。即於清旦.食訖入浴。著淨衣.受八戒。入淨室.口含檀香.燒香懸旛.寂然抄寫.至暮方出。明又如先.曾不告倦。及經寫了.如法奉襯。相送出門.斯須不見。乃至裝潢.一如正法。韻受持讀之.七重裹結。一重一度香水洗手.初無暫廢。後遭胡賊.乃箱盛其經.置高巖上。經年賊靜.方尋不見。周慞窮覓.乃於巖下獲之。箱巾糜爛.撥朽見經.如舊鮮好。

[註]寫經心誠.感聖來應。聖雖來應.示同凡夫。故一依其法.清旦食訖入浴.著淨衣等也。八戒.即八關齋法.以過中不食為體.以不殺等八戒助成。關閉貪瞋癡等煩惱惑業.不令生起。乃令在家人受出家戒。從今朝清晨受.至明日明相出為限。寫經令其日日常持.故須日日常受。至暮方出.則午亦不食矣。裹音果.包也。一重一度香水洗手者.即讀一回經.先用香水洗一度手。箱巾爛而經鮮好者.一以聖人之法力加持.一以韻師之誠心感格.一以妙經之功德難思故也。韻師後住隰州。道宣律師.貞觀十一年至彼見之。時年已七十矣。此下數條.皆出三寶感通錄。

唐貞觀五年.有隆州巴西縣.令狐元軌者.敬信佛法。欲寫法華.金剛般若.涅槃等.無由自檢。憑彼土抗禪師檢校。抗乃為在寺如法潔淨.寫了下帙.還岐州莊所.經留在莊。并老子五千言.同在一處。忽為外火延燒.堂是草覆.一時灰蕩。軌於時任馮翊令.家人相命撥灰.取金銅經軸。既撥外灰.其內諸經.宛然如故。潢色不改。唯箱帙成灰。又覓老子.便從火化。乃收取諸經.鄉村嗟異。其金剛般若一卷.題字焦黑。訪問所由.乃初題經時.有州官能書。其人行急.不獲潔淨.直爾立題.由是被焚。其人現在.瑞經亦存。京師西明寺主神察.目驗說之。

[註]老子五千言.即道德經。一切佛事.俱以戒行誠敬為本。若戒行精嚴.誠敬篤至。則三寶諸天.皆為擁護。否則無邊法力.莫之能感。觀此諸經毫無所損.唯金剛經題.字迹焦黑.以其人既無戒力.又無誠心故也。受持佛經者.可不以持戒竭誠為急務哉。

唐河東有煉行尼.常誦法華。訪工書者寫之.價酬數倍。而潔淨翹勤.有甚餘者。一起一浴.然香熏衣。箇中出息.通於壁外。七卷之功.八年乃就。龍門寺僧法端.集眾講說。借此尼經.以為楷定.尼固不與.端責之。事不獲已.乃自送付端。端開讀之.唯見黃紙.了無文字.餘卷亦爾。端愧悔送尼。尼悲泣受已.香水洗函。頂戴繞佛.七日不休。開視.文字如故。即貞觀二年.端自說之云。[本擬廣錄恭敬三寶之利益、及褻慢三寶之罪愆、令研究佛學者取法有地、獲罪無由、以目力不給、遂止、]


👉 正編上冊 第497頁

印光法師文鈔 正編卷二
[12-090] 竭誠方獲實益論

字詞簡釋 (僅列部分字義、其他字義請另查詢字辭典、電腦自動產生、僅供參考)

【游酢】 宋代理學家、教育家、書法家。學者稱廣平先生。1072年,游酢赴河南洛陽,師從理學家程顥、程頤,為程門四大弟子之一。[1053年-1123年][注音ㄧㄡˊ ㄗㄨㄛˋ]
【游】 遨遊、交往。通「遊」。
【舍】 ①房屋、住宅。[注音ㄕㄜˋ]②放棄、放下。通「捨」。[注音ㄕㄜˇ]③...
【令】 ①使、讓。[動詞] ②敬辭。用以尊稱他人的親屬或有關係的人。[形容詞]③...
【于】 [介詞]①在。同「於」。②以、用。③對、對於。④至、到。⑤依照。⑥為了。
【于】 ①[連接詞]和、與。②[助詞]用於句首或句中,無義。用於句尾,表示疑問的語氣。同「乎」。③[動詞]去、往。取。④...
【弈秋之誨弈】 出自《孟子·告子上》。奕秋教導下棋。奕秋兩個學生,一個學生學藝十分專心,另一個學生心不在焉。
【痀僂之承蜩】 出自《莊子·達生篇》。駝背老人粘蟬,比喻做事專心才能成功。(痀僂:曲背。[注音ㄐㄩ ㄌㄡˊ])(承:粘。)(蜩:蟬。[注音ㄊㄧㄠˊ])
【况】 同「況」。
【色身】 指肉體。[佛教用語]
【祇】 ①[注音ㄑㄧˊ][名詞]地神。[動詞]安心。[形容詞]大。②[注音ㄓ][副詞]正、恰、只。③...
【然】 ①對、正確。②如此。③但是、可是。雖。④然後。⑤形容詞或副詞詞尾。⑥用於句末,表肯定、斷定的語氣。⑦表示比擬的語助詞。⑧唯,表應答。⑨姓。
【然】 ①燒。燃的本字。②贊同。[動詞]
【勅】 「敕」的異體字。告誡、命令。[注音ㄔˋ]
【徧】 「遍」的異體字。
【奚啻】 何止、豈但。[注音ㄒㄧ ㄔˋ]
【緇素】 黑和白,指僧俗。出家眾通常披著黑衣,故以緇代稱;在家者披著素衣,故又稱白衣。緇素即出家、在家之並稱。
【迹】 同「跡」。
【芻蕘】 ①割草砍柴。②割草砍柴的人。③謙稱自己是草野鄙陋的人。[注音ㄔㄨˊ ㄖㄠˊ]
【芻】 餵養牲畜的草料。禾莖、禾桿。[注音ㄔㄨˊ]
【蕘】 一種蔬菜,即蕪菁。燃燒用的柴草。打柴的人。[注音ㄖㄠˊ]
【庶】 ①[副詞]相近、差不多。②[名詞]古代平民稱為「庶」。③[形容詞]眾多。④[形容詞]旁支的、旁系的。[注音ㄕㄨˋ]
【褻黷】 輕視怠慢。[注音ㄒㄧㄝˋ ㄉㄨˊ](褻:輕慢、不莊重。)(黷:輕慢、不恭敬。)
【咸】 都、皆、全。[副詞][注音ㄒㄧㄢˊ]
【并】 ①[副詞]一齊。通「並」。②[連接詞]而且。通「並」。③[動詞]合。通「併」。④... [注音ㄅㄧㄥˋ]
【旒蘇】 由彩絲或羽毛做成的穗狀飾物,常裝置在馬車、樓臺、旌旗或帳幕的邊緣。[注音ㄌㄧㄡˊ ㄙㄨ]
【鑪】 火爐,可供燃燒以盛火的器具。通「爐」。[注音ㄌㄨˊ]
【轉讀】 以特定的曲調來誦讀佛經。(《高僧傳.卷一三.經師.論曰》:「至於此土詠經則稱為轉讀,歌讚則號為梵唄。」)
【加被】 指諸佛如來以慈悲心加護眾生。
【修德】 修養德行。行善積德。
【露地】 露天的地方。[注音ㄌㄨˋ ㄉㄧˋ]
【潦】 積水。[名詞][注音ㄌㄠˇ]
【感格】 感動、感化。
【校】 [動詞]①較量、計較。②訂正、考訂。考核、考究。③考核、考究。④計算。⑤古代的刑具。枷械的統稱。[注音ㄐㄧㄠˋ]
【校】 [名詞]①施教求學的地方。②中級軍官的名稱,分上校、中校、少校三級。③姓。[注音ㄒㄧㄠˋ]
【箇】 同「個」。
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