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
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

印光法師文鈔 增廣正編 卷二 (正編上冊)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

復湯昌宏居士書

復湯昌宏居士書

接手書.不勝感愧.光何人斯.何堪如是過譽耶。雖然.同病者相憐.固不得不各道衷曲也。今之學聖賢者.但學其文言而已.于聖賢之所以為聖賢處.蓋忽略不究.此舉世學人之病根.非爾我一二人之病根也。既有此根.決定不能素位而行.決定隨富貴貧賤威武之境.而為之淫與移屈也。勿道今人.即宋儒之傳聖人之心法者.于格物二字.尚未認清.况後人乎。欲明明德.不先格其心人欲之物.則明明德便是空談。即學得文章蓋世.固常在人欲中盤桓.何能不隨境轉乎哉。所云明明德.如證菩提.儒佛固無二致.及學孔學佛.理不外大學一章等語。蓋是以明白人.強作糊塗.欲試印光于此有分曉否。有則可證閣下之明見.無則將欲發揮其所以然之至意耳。然既是同病相憐.何妨各道苦况.聊以舒其抑鬱而已。儒佛之本體.固無二致。儒佛之工夫.淺而論之.亦頗相同.深而論之.則天地懸殊。何以言之.儒以誠為本.佛以覺為宗。誠即明德.由誠起明.因明致誠.則誠明合一.即明明德。覺有本覺.始覺.由本覺而起始覺.由始覺以證本覺.始本合一.則成佛。本覺即誠.始覺即明.如此說去.儒佛了無二致。閣下所謂學孔學佛.理不外大學一章者.乃決定無疑之語.此淺而論之也。至于發揮其修證工夫淺深次第.則本雖同.而所證所到.大有不同也。儒者能明明德.為能如佛之三惑圓斷.二嚴悉備乎。為如證法身菩薩之分破無明.分見佛性乎。為如聲聞緣覺之斷盡見思二惑乎。三者唯聲聞斷見思最為卑下.然已得六通自在.故紫柏云.若能直下忘情.山壁由之直度。初果尚七生天上.七反人間.而其道力.任運不犯殺戒.故凡所至處.蟲自離開.所謂初果耕地.蟲離四寸.况二三四果乎。儒教中學者且置.即以聖人言之.其聖人固多大權示現.則本且勿論。若據迹說.恐未能與見思淨盡者比.况破無明證法性之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乎。即謂明其明德.堪與破無明者比肩.然破無明者.有四十一位.為與最初之初住比肩耶.為與最後之等覺比肩耶。即與最後之等覺比肩.尚于明德未明至乎其極.直待再破一分無明.方可謂為誠明合一.始本無二耳。吾故曰.體同而發揮工夫證到不同也。世人聞同.即謂儒教全攝佛教。聞異.即謂佛教全非儒教。不知其同而不同.不同而同之所以然。故致紛紛諍論.各護門庭.各失佛菩薩聖人治世度人之本心也.可不哀哉。六月間廣東香山楊棣棠.于太平洋檀香山.寄信于山東臧貫禪.以彼輯古今和會儒釋之書.曰儒釋一貫.欲引儒入佛.謬託貫禪.祈光作序。光少不努力.老無所知.以彼之求.恐難推脫.乃湊千餘字.以塞其責。今將其稿寄來.祈為塵政。


👉 正編上冊 第409頁

印光法師文鈔 正編卷二
[12-070] 復湯昌宏居士書

字詞簡釋 (僅列部分字義、其他字義請另查詢字辭典、電腦自動產生、僅供參考)

【然】 ①對、正確。②如此。③但是、可是。雖。④然後。⑤形容詞或副詞詞尾。⑥用於句末,表肯定、斷定的語氣。⑦表示比擬的語助詞。⑧唯,表應答。⑨姓。
【然】 ①燒。燃的本字。②贊同。[動詞]
【于】 ①[連接詞]和、與。②[助詞]用於句首或句中,無義。用於句尾,表示疑問的語氣。同「乎」。③[動詞]去、往。取。④...
【于】 [介詞]①在。同「於」。②以、用。③對、對於。④至、到。⑤依照。⑥為了。
【素位而行】 君子按照自己所處的地位行事,不會踰越本分行事。[素是本來的意思]
【况】 同「況」。
【三惑】 三惑又作三障,天台宗將煩惱分為見思惑、塵沙惑、無明惑等三種,此三者之惑障粗細雖有不同,然本體實為一。因於一心之中,具有此三惑,故須修三觀以斷三惑。(佛光大辭典)
【迹】 同「跡」。
【恐】 ①[副詞]大概、或者。表疑慮不定的語氣。②[動詞]害怕、畏懼。③[動詞]威脅、使害怕。
【祈】 請、求。

上一頁 回主頁 回目錄 下一頁